古代满族人以渔猎为生,因此他们的传统体育项目大都与狩猎、捕鱼相关,流行于民间较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有射箭、布库、“桦皮篓”、拉地弓、采“珍珠”、“狩猎”、铜锣球、踢石球、蹴球、踢毽、玩嘎啦哈、绳飞(跳百索)、放风筝、荡秋千、“骑马战”、跳马(骆驼)、赛威呼、双飞舞跑、雪地走、冰嬉、溜冰车、举重石(刀)以及掷子(扔石锁)等。代表性体育项目主要有:
1、“桦皮篓”
桦皮篓是由桦树皮编织而成的一种盛具。长白山以桦木为盛,祖辈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民众,以这种从事生产的常见工具为对象形成一项对抗性的角力项目。桦皮篓比赛形式,一般用麻绳或皮条结成圆周为二至三米的环状绳套,呈桦皮篓丝的圆形状,圆形的绳套置于场地中线,角力双方分别于中线两侧站立,握住绳套边缘。双手握绳距离与肩等宽,持绳高度与肩平。中线两侧向外延伸三四米处各有一条终点线。桦皮篓比赛发令后,双方扯住绳套套在身上,并用力往己端拉。在拽拉抗衡中迫使对方失利,使之拉过中线和自己一方的终点线。
2、拉地弓
拉地弓,是满族民众在农业生产间歇时普遍开展的一项较力型活动。其具体形式是双方皆席地而坐,两足相抵,双手同握一根木杠或锄把,往自己方向拉,以将对方拉起为胜。
3、“狩猎”
“狩猎”活动,是满族猎手经常进行的一项传统体育形式。最初是猎手双方以猎物(如虎、熊、狼、豹等模型)装入对方背篓中取胜,后衍变为满族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狩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篮球进攻和防守的基本功训练相似,对锻炼身体器官,提高速度,增强灵巧性、准确性和判断力以及队员之间相互合作都有着积极作用。
4、绳飞(跳百索)
绳飞,又称跳百索,是清代满族人对跳绳的一种叫法。清代《有益游戏图说》偶这样的记载:“用六尺许麻绳,手执两端,使由头上回转于足下,且转且跃,以为游戏,是谓绳飞。”这是满族青少年中普及流行的一种体育项目。绳飞的跳法,一般有三种形式,一种为游戏性跳法,即边跳边伴唱,以娱乐为主;另一种是技巧性跳法,有单脚跳、换脚跳、双脚并跳、双脚空中分跳以及蹲跳等多种花样动作;还有一种是快速跳法,有快跑跳绳比赛和原地快跳比赛之分。
5、放风筝
放风筝活动,长期以来就是满族人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男女老少皆宜。这一运动项目即可进行表演,又能举办比赛。风筝比赛时,要分风筝类别和大小规格,以高度和速度计算成绩,也可进行双人和集体比赛。放风筝要有充沛的体力和速度,因此对增进人体内脏器官功能,外部特别是四肢活动能力均有积极作用,因而能达到活动筋骨,增强体质的效果。
6、嘎拉哈
嘎拉哈是因使用“嘎啦哈”(猪、羊、狍子等动物后腿中间接大腿骨的那块骨头)作为道具而得名,是流传在妇女和儿童中的传统游戏。嘎啦哈有四个面,根据其形状分别取名为“肚儿”、“坑儿”、“驴儿”和“砧儿”。工具有一个口袋,四枚以上嘎拉哈。参与人员两人或两人以上。嘎啦哈游戏流行,是因为农村有讲究正月里姑娘不许动针线,也不适合外面活动,因此姑娘们在屋里炕上玩的嘎啦哈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