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年(2017—2019)攻坚实施方案

  • 发布者:
  • 撰写时间:2017-04-01
  • 来源:btbt365me办公室

密山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年20172019攻坚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推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夯实密山经济基础,争取早日实现晋位赶超、跨越发展、兴市富民的宏伟目标,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沿边口岸开发开放等重大政策机遇,认真落实省委“五大规划”、“龙江丝路带”建设及市七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围绕做大做强“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四大加工基地”、全力打造“沿边开放口岸城市”,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为全市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努力把密山打造成为全省有影响力的经济强县。

二、目标任务

2017年起,连续3年集中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经过3年努力,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显著提高,计划累计完成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集聚功能,打造省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产业园区。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具有较强竞争力、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0户以上,规上企业达到45户,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工作重点

根据密山区位、口岸、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重点谋划、引进四个方面项目。

(一)围绕打造“四大加工基地”抓招商上项目

1、做大做强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提高粮食精深加工比例。重点围绕农产品加工,着力引进玉米深加工、大豆深加工、山野菜加工、特种养殖基地、生态休闲农业基地、农机农资产业园等项目。继续扶持益海嘉里、东粮、东北大、中玉、中豆等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由中低端加工向中高端精深加工转变,做“优”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

2、做大做强矿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抓住鸡西市打造“中国石墨之都”的重要契机,加快推进密山石墨产业基地建设。围绕石墨、煤炭、钾长石、大理岩等矿产资源,重点引进石墨精深加工企业、钾长石和大理岩综合开发利用企业。主动走出去与矿产品开发企业、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对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生成项目,深度开发矿产资源,做“长”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3、做大做强北药精深加工基地。积极建设以刺五加、五味子、板蓝根、人参、灵芝等为重点的北药种植加工基地,引进扶持金九药业、哈药集团等医药企业,大力发展药材开发和医药加工产业,重点发展注射液、基础制药等北药深加工项目,做“大”北药精深加工产业。

4、做大做强对俄经贸精深加工基地。抓住省构建“龙江丝路带”重要契机,围绕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木材、硼砂等资源开展招商,积极引进石油天然气深加工、木材加工、硼砂加工等企业。围绕扩大对俄出口加工,积极引进工贸一体化企业,建设绿色农产品、服装鞋帽、日用小商品、塑料编织袋、建筑装饰材料加工项目,做“活”对俄进出口精深加工产业。

(二)围绕发展新兴产业抓招商上项目

以培育壮大“新字号”为主线,积极培育引进光伏发电、生物制药、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对接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和企业发展壮大。支持金九药业、完达山乳业等企业改造升级,实现扩张发展。

(三)围绕经济开发区抓招商上项目

加强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积极推进经济开发区铁路专用线、化工园区建设,形成有特色、成规模的专业园区。充分发挥园区集聚作用,以“四大主导产业”为引领,重点引导绿色食品加工、对俄进出口加工、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等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打造产业集群。

(四)围绕发展旅贸经济抓招商上项目

依托兴凯湖生态旅游资源和边境地缘优势,深入实施“旅贸牵动”战略,围绕自然生态游、历史文化游、异国风情游、康体旅游、商贸流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抓招商,重点引进兴凯湖旅游度假综合开发、文化产业园、现代物流等项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坚持领导带头,同心协力招引项目

市级领导要带头认领招商任务,带头走向招商一线,全力协调和组织好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落实市级领导包保大项目制度,牵头成立推进小组,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达产达效。乡镇、各部门要逐级落实招商指标,深入“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招商工作。市级领导每年外出招商至少2次以上,各单位主要领导每年外出招商至少1次以上。市委、市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专门听取市级领导、各单位各部门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确保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有进展、见成效。对影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重大问题,采取市委、市政府集体研究决定的方式逐一攻克,全力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解难题、除障碍。

(二)创新招商方式,借助外力多上项目

充分利用省商务厅平台,积极对接全国各招商平台,广泛开展洽谈对接,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采取小分队招商、挂职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重点对接国内外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大力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完整的产业项目,努力在引进重大财源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厂房等闲置存量资产,引资嫁接,优化重组,盘活龙兴制革、大华酒业、青岛啤酒等停产企业。聘请招商顾问、中介组织,借助外力开展中介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大力推进“互联网+招商”,在密山政府网和密山发布、密山旅游等微信、微博平台,开设招商引资专栏,深入宣传密山资源禀赋、招商信息和优惠政策,提高密山招商宣传的广知度。创新开展网上招商,主动对接意向性投资企业,拓宽招商渠道。加强招商项目线索汇总梳理,筛选重大意向项目强化组织推进,扩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成效。

(三)加强对上争取,主动承接产业项目

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十三五”规划政策,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资源型城市转型等产业扶持政策,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大力争取政策性项目和资金。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加快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推进兴凯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尽快开工。抓好规划编制和对上争取工作,全力创建边境旅游试验区,把密山打造成中俄边境旅游目的地。立足我市实际和比较优势,认真开展招商项目的前期调研、考察和洽谈等工作,主动承接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矿产开发和加工、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高新技术、加工贸易等产业转移,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

(四)谋划储备项目,夯实项目建设基础

发挥好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作用,找准项目谋划和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发力点,突出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谋划工作,着力抓好传统优势产业项目谋划工作,加快谋划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聘请省内外高校、知名科研院所对我市资源进行深入调研论证,科学谋划包装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支撑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建立规范有序的项目库。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动向,对项目库实行常年筛选、滚动储备管理,使体现我市资源优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业发展方向、市场需求的项目及时入库,为招商引资提供科学依据,形成储备一批、签约一批、落地一批、建设一批等“四个一批”的良性循环体系。

(五)加强园区建设,促进项目集聚发展

进一步加大经济开发区投入和开发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建立起要素集聚、项目配套、产业集群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充分利用好现有开发区的土地资源,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项目入驻步伐,引导园区特色发展、集聚发展、专业化发展,走出一条以关联项目形成产业链,以产业链优化提升产业园区的发展之路。

(六)提升服务效能,优化项目生成环境

按照“谁洽谈、谁跟踪,谁签约、谁服务”原则,做好招商前的项目论证、储备服务,搞好市场预测和效益分析,研究项目发展前景,筛选确定招商项目;做好项目洽谈、建设过程中的协调服务,认真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失职追究、否定报备等制度,建立快速审批通道,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对全市招商项目的洽谈签约、开工建设进行全程介入、全程参与、全程服务,确保项目洽谈快、签约快、开工快;做好项目投资后的跟踪服务,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达产达效。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统筹做好安商、稳商、扶商、亲商、护商工作,对影响投资环境、侵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真正让客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达到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联动效应。

(七)强化督导考核,扩大项目建设成果

按照加快速度、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科学制定重点产业项目关键节点和进度计划,督促项目单位按合理工期、建设规模和投资计划组织项目建设。实行“按月督查、季度通报、年度考核”制度,市委、市政府每季度听取各战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汇报,及时把握项目动态和进展情况。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要会同市委环境办、督查考评办、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办室、纪委监察局等部门,加大对招商项目的督办力度,对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发现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要及时发现、跟踪整改。年终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进行总体考核,重点对项目的签约率、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固定资产入库率进行量化考核,对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表彰奖励,对一年未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主要领导进行通报批评、组织谈话,连续两年未完成任务的进行组织调整。

五、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密山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长:张      市委书记

时景泉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高运禄    市委副书记、政府市长

周景华    市政协主席

副组长:彭朝阳    市委副书记

        关宏伟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

        丁淑凤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钱国峰    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

        宋学东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郝子平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市委办主任

        杜兴海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审计局局长

      市政府副市长

        金成根    市政府副市长

        刘志新    市政府副市长

        姜钧林    市政府副市长

朱卫东    市公安局局长

江吉成    市检察院检察长

      市法院院长

  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于增辉    市国税局局长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考评办副主任

王立春    市政协办公室主任

王志民    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王国忠    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刘丽馥    市财政局局长

吕忠信    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

吕密堂    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朱洪光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李玉峰    市人大办公室主任

李晓东    市环保局局长

      市地税局局长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陈大军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市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曹凤星    市工商联副主席、党组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由钱国峰兼任,负责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日常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招商引资工作。